南风窗首席记者赵佳佳:欧博abg菜鸟记者入门宝典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6-10 01:26

一名记者的成长会经历五个重要的阶段,欧博abg每个阶段都有全新的命题和探索。从菜鸟到荣获“中国新闻奖”,南风窗首席记者赵佳佳将自己过去7年的工作历程总结为一场关于大脑和心灵的漫长修行。

在这场修行中,记者必须要时刻思考频频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带着脑子完成“选题-案头-预采访-正式采访-整理-写作”的采访报道全流程,带着纯良的心灵与另一颗心灵产生碰撞,擦出理解、包容的火光。做记者是一项跟自己内心有关的运动。

2023年9月19日,赵佳佳走进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在讲座上向同学们传授了一份“菜鸟记者入门宝典”。在其中,她将一名记者的修炼过程划分为5个层级。以下是讲座内容的部分实录:

文字|陈彤

新媒体编辑|陈彤

指导老师|陈显玲

问题:

菜鸟记者入门AI认证

2017年,赵佳佳做出她人生第一篇真正意义的深度报道——《消失的白沙中学》。在那个阶段,她还不清楚怎样的报道才算是一篇好报道,自己该学什么东西。

通过摸索,她明白做新闻报道首先要有极强的问题意识,保持强烈的好奇心,要想清楚两个问题:能让自己产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能解答这些问题的是什么人?做出一个问题列表,采访对象也就明晰了。那么如何体系化地构思问题框架?赵佳佳说,要遵循一个思考系统:“事件”和“人物”。

一个热点事件的新闻议程每天都在变化,起初是关注第一落点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而后关注信息增量,到第3-5天就要进行追责、处理以及回应集体情绪。

照此,一个热点事件发生后,根据报道时效遵循的思考路径应当是:第一现场信息是否足够丰富,信息增量中有哪些值得深挖的角度,事件成因是什么,如何进行追责和处理,如何回应集体情绪。

2022年3月21日东航坠机事件发生后,澎湃新闻、财新网等媒体针对该事件发布了快讯,提供诸如“机头朝下直线坠落”“尚未发现幸存人员”“搜救行动尚无重大进展”等信息增量。

赵佳佳说,当做完第一现场报道,或者第一现场的信息被披露得差不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这些快讯寻找新的切入口,延展报道深度。东航事件发生后第5天,南风窗就选择以中国民航飞机安全维修和检测为切口对该事件进行报道,回应民众对飞机安全的恐慌情绪。

在做关于人的热点新闻报道时,要格外注意“侵扰悲痛”问题,即在灾难报道中记者对遇难者及遇难者家属进行采访报道的伦理性和正当性。在进行逝者报道时,记者需要充分尊重遇难者家属及朋友的心理感受。

在赵佳佳看来,解决新闻界长期以来存在的伦理争议问题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看记者的报道是否征得遇难者家属的同意,他们是否有向外表达的诉求。“不管有什么样的客观现实要求,请你抵抗住,从自己的良心回应作为一个人的本能去进行新闻报道。”

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除了关注逝者故事,还可以进行灾难后报道,在一场灾难完结后,走进受灾群众的生活中,关注他们的需求。例如,南风窗高级记者何国胜关于涿州洪水的报道《再看一眼涿州吧 洪水搬空了他们的家》落笔受灾后的涿州,关注受灾民众用水、排涝、耕地、商铺经营、房屋再装修等民生问题,回应群众关切。

以问题意识出发进行报道,一篇完整的深度报道基本上就能成型。接下来菜鸟记者还需要掌握一些采访技巧。

首先,如何寻找受访者?一名记者最基础的技能就是在各种社交平台上寻找采访对象。在不违背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的前提下可以适当狡猾,发挥聪明才智,像侦探一样找人,抓住一切能找到采访对象的信息。赵佳佳就曾以归还画册为由,通过电话采访到一名传播色情信息的央美毕业生。

其次,如何成功约访到受访者?技巧一是强调受访者的重要性,或是向对方剖析采访报道的利害;二是提出关键问题;三是把采访形式、报道形式、发布途径、联系方式等信息交代清楚。2021年,欧博官网凭借这3个约访技巧,赵佳佳成功约访到跟进京东副总裁蔡磊渐冻症新药研发的神经外科医生樊东升。

最后,在采访过程中,始终记住自己的核心问题和主题,听不懂时积极追问,同时也要有控制对话的意识,记得填充受访者的基本信息。

图为赵佳佳约访樊东升的邮件内容/赵佳佳供图

逻辑:

菜鸟记者入门智力认证

逻辑是文章的骨骼和织毛巾的钢针,文章的内容围绕逻辑展开铺陈。赵佳佳总结出自己近几年常用的三个思考结构:三段式结构,切口决定逻辑,由点及面/由浅入深。

三段式结构就是按照“what-why-how”三个部分分析事件的前因后果,照此结构能够做出一篇及格的新闻报道。

“切口决定逻辑”是以独特视角进行新闻报道的结构方式。

南方周末记者苏有鹏的深度报道《梦碎“翡翠航班”:MU5735坠落背后,瑞丽玉商的茫茫迁徙》以长期搭乘东航航班进行两地迁徙的瑞丽玉石商人这一独特视角切入,讲述一群背井离乡的玉石商人流动迁徙的生活被一场空难摧毁的故事。这篇文章被赵佳佳认为是东航坠机事件深度报道系列中最好的一篇,原因之一就是抓住了独特的切口。

赵佳佳说,每一篇优秀的深度报道都有一个非常致命的核心存在,这个核心就是我们的逻辑,这个逻辑决定我们整个文章的结构。找准主题和切口,建构文章的整体架构就会事半功倍。

赵佳佳获得“中国新闻奖”的作品《在这个三线小城,有尊严地死去》的架构就建立在预采访时受访者提供的一个核心问题上,即“如何在一个三线小城内展开真正意义的安宁疗护实践”,围绕核心问题,可以拆解出几个小问题并把它们编织进每个部分,像织毛衣一样把问题和故事按照逻辑串起来。

“由点及面,由浅入深”是对自己的选题形成社会学的想象力。人是社会的产物,个人的行为是社会的行为,个人的故事背后可能对应着更广阔的社会面貌和社会结构。

由个人的故事,到个人故事怎样引起大众共鸣,写到其背后社会结构的第一个层面,再到个人故事是怎样在一个更广大的宏观视阈下发生的,这种由点及面,由浅入深的逻辑结构是从个人辐射到广大社会的面向。安小庆的深度报道《葬花词、打胶机与情书》是这种逻辑结构的一个典型实践。

图为2020年6月24日吴桂春在东莞图书馆的留言/图源网络

文章第一个部分讲述工人吴桂春与东莞图书馆结缘的个人故事;第二个部分讲述吴桂春的故事如何引发馆员、记者等更多人的关注和共鸣;第三个部分讲述李东来经营东莞图书馆时,对保障每个人平等自由地使用公共服务获取知识和信息的经营理念的实践,这是社会结构的第一个层次。

在第四个部分,作者从东莞图书馆延展开,审视思考珠三角地区的实用主义气质如何产生,又是如何孕育出公共图书馆,孕育出东莞图书馆,孕育出吴桂春这样的故事。除此之外,赖祐萱的代表作品《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也同样使用了“由点及面,由浅入深”的写作逻辑。

“要找到自己觉得很好的文章,反复读,分析它的结构是怎么建构出来的,每个信息是怎么得出来的。”赵佳佳说。

细节:

菜鸟记者入门工匠认证

为什么新闻要不断地接近真实?它的可能性与意义是什么?赵佳佳说,“真实”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新闻记者追求到的真相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凝视它的角度。事实上,我们永远只听到了故事的一部分,新闻之所以成为新闻,是因为新闻“是一种不断朝着真相和真实感付出的一种持久不懈的努力”。

把握细节需要不断提升信息的颗粒度。因此,我们必须获得足够多的信息,冲破自身视角带来的主观性,才能不断接近事实,更大程度还原真实世界的颗粒度。提升信息的把握能力有四个可操作的方法:无一字无来处,饱和式采访,巧设问题,打开所有感官。

赵佳佳在做新闻报道时有两个长期坚持的东西,一是准确交代信息来源,这便是“无一字无来处”;二是保证文章逻辑清晰,没有多余废话。她鼓励每个从事新闻工作的人从这两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饱和式采访是将问题穷尽,向采访对象抛出一切能想到的问题。非虚构作家杜强为完成《太平洋大逃杀》这篇报道,跟访十几天,细致到诸如“左手递刀还是右手递刀”的反复追问,最终还原了整个故事。一篇优秀报道的采访录音整理出来的文字,与最后成文字数的比例应该是1:20。

“巧设问题”是将问题设置得更加跳脱,不必循规蹈矩,尤其是想要进一步挖掘一个人的内心时,可以问诸如“你上一次流泪是什么时候?”“你半夜会睡不着觉吗?”此类跳脱的问题。

“打开所有的感官”就是让身体成为信息的雷达,所有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都能成为文章里报道的信息。经典范例是杨柳的一篇报道《当一个“懦夫”背对生活》。

《当一个懦夫背对生活》选段/赵佳佳供图

情绪:

菜鸟记者入门活人认证

起初做新闻,老师对赵佳佳的评价是“像没有感情的杀手一样在做报道”:严格控制文本的干净程度,没有任何多余信息,每一句话都是信息增量,逻辑紧密仿佛敲鼓。但后来她发现,隐隐有什么东西是缺乏的,她把这种东西称作“名为共情能力的理解方式”。

在做《她用一支笔,拯救自己的前半生》这篇报道时,赵佳佳采访了王柳云。王柳云从小聪明、有才华,对这个世界有丰沛的感受力,但由于家庭贫困,她没办法用自己的知识、天分和勤劳去换得她应有的金钱,名声和社会地位,她只能干着保洁的工作。在王柳云的故事里,充满着愤怒、恶意、排挤和痛苦,她咒骂王朔,咒骂这个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的现实社会。

为什么她会这么愤怒?真的是因为她身边的坏人太多吗?难道这个世界对她真的不公平吗?赵佳佳说,其实这种愤怒的背后是一种高度的敏感。她曾写下一段这样的话:

「从前我会排斥那些情绪占比很高的文章,坚信信息量与逻辑才是我要追求的终极目标,王辉评价我是个没有感情的杀手,那时候我并不认为那是缺乏。后来,当我见证了更多人的悲喜,我才逐渐明白,情绪之下堆积着沉甸甸的命运。每一声叹息,每一滴眼泪,每一声咒骂,每一场看似顽固的斗争都有人们各自的道理,正是这些情绪引导我,探听他们的心,使我见识到一个更加残酷而又瑰丽的世界。」

你是渴望成为一个出色的记者,还是渴望成为“人”本身?这是赵佳佳在讲座内容介绍中的提问。

记者追求真相和客观本是天经地义,但在与每一个短暂介入她生命中的陌生人接触的过程中,她会本能地想要了解他们的故事,她需要去感受他们的情绪,感受这个残酷而瑰丽的世界。

赵佳佳说,与受访者打交道,不是记录者与受访者的接触,而是一个真实的人去靠近另一个真实的人。比起成为行业里一名优秀的记者,她更希望成为一个不那么坏的人。

在上饶调查12岁男童亲身被父母虐待致死的事件时,赵佳佳见到了男童的爷爷奶奶——真正抚养过男孩的人,他们是如此畏惧和哀伤以至于几番驱逐前来采访的赵佳佳。

“那个时刻我痛恨自己记者的身份,”赵佳佳在《一个调查记者最后的战壕》一文中写道,“对新闻事实的需求甚至逼迫我扮演了一个入侵者的角色。”最终,她秉着作为人的善良,放弃了从他们那里掠夺信息。

未知的“?”:

菜鸟记者入门实名认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命题。如何认识自己,如何认识世界,以哪个角度关心这个世界,都是开放式的答案。我们会关注各种各样的话题:如何应对记忆的消亡?无条件的爱是可能的吗,现实存在吗,又是以怎样的实现形式存在?......

最终,我们都会去找寻自己人生的答案,会去反问自己关于人生的答案。这片未知的领域,需要每一个正在或者将要从事新闻事业的人们去发掘,去进行跟自己内心有关的运动。

2023年9月29日,第33届中国新闻奖获奖名单公示后,赵佳佳发表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重提理想》,回顾沧州安宁疗护报道背后的一些故事。赵佳佳说,这个故事里的许多人都和郭姐姐一样,有着晶莹剔透的慈悲之心,“我会捍卫他们的存在”。

如今社会上类似“新闻无出路”的舆论铺天盖地,但是,赵佳佳等优秀记者通过切身的经验证实,新闻理想主义的道路始终可行。新闻行业的的年轻人们正在进行努力探索,捍卫道德、良知与真理,建设一个更加理想化的世界。

赵佳佳在这篇文章中写道,深大采访课讲座结束后,她回应了一位研究生同学关于“未来要顺应主流价值观去为物质工作,还是坚持新闻理想”的提问,赵佳佳给出的答案是: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在赵佳佳看来,理想主义不是遥不可及的大道理,它是我们每个人生命中都有的一种选择。对于拥有选择权的人们来说,我们有责任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让自己更像一个鲜活的人一样活着,不必受既定规则的奴役。

所以,如果你拥有对美好世界的追求,请莫要羞提理想。因为理想主义始终是一种致力于创造美好世界的努力,而新闻就是这样一门与理想主义密切相关的学问。

图为赵佳佳为讲座课做的思维导图/赵佳佳供图

关于未知的“?”,22级新闻班的同学们这样说:

社会上的形势错综复杂,有些报道会牵扯到诸多利益,在这个时候,我们是坚持自己新闻理想,坚持报道真实事件真实经过,还是为了保全前途,对很多社会上的不公不正的事情置之不问?这就是我的未知。

——利珏

人生这条路也好似这个“?”,是未知的,我们会遇到很多未知的事物,拥有很多未知的经历,也会达到未知的高度。我们要永葆对“?”的好奇和探索的勇气!

——肖涵

当时看到姐姐在大屏幕上的大大的“?”时,内心既有一万个问号,但在冥冥之中有一个指引着我方向一般的话回荡在脑海中:“人生是旷野,是无边无际的茫茫,不是轨道,也不是赛道。”人生的目标不必早早确定,暂且给想到的所有目标的结尾都画上一个问号,体验当下的每一个瞬间。来人生一遭,这场大脑和心灵的修行之路还长着呢。

——苏罗杰

我认为是初心。当我们走在成为一名记者的路途中,经历了很多事情,学到了很多东西,并在自己所处的领域有所成就时,就要回头看一看了,回头感谢一直坚持的自己,也不要忘记自己一直坚持的初心。初心具体是什么,在于不同人对它的定义,不论是什么,都不要忘记自己当时选择的原因以及想要坚持的某种信念。

——赵雪茹

融媒体中心主任|许跃

初审|陈显玲 二审|彭华新 终审|周小茜

原标题:《南风窗首席记者赵佳佳:菜鸟记者入门宝典》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